- · 《北京测绘》数据库收录[08/03]
- · 《北京测绘》栏目设置[08/03]
- · 《北京测绘》刊物宗旨[08/03]
- · 《北京测绘》征稿要求[08/03]
- · 《北京测绘》投稿方式[08/03]
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一、北京市劳动力流动状况 北京市1978~2017 年间,总人口与流动劳动力总人数出现逐年上升趋势。在此期间,北京市总人口增速见缓,流动劳动人数从21.8 万人增长到794.3 万人,增加约
一、北京市劳动力流动状况
北京市1978~2017 年间,总人口与流动劳动力总人数出现逐年上升趋势。在此期间,北京市总人口增速见缓,流动劳动人数从21.8 万人增长到794.3 万人,增加约36 倍。流动劳动力比重从3%增长到36.6%。劳动力的流动规模增长了700 多万人。2017 年,北京劳动力流动人数增至794.3 万人,总人口数为2,170.7 万人,流动人数占比总人口的36.6%。近年来,北京市劳动力流动成为影响北京市人口结构关键性因素之一。
如图1 所示,1978~2017 年,北京市流动劳动力和流动劳动所占比重均表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,所以北京市劳动力流动对总人口影响较大。1978~1993 年,劳动力流动及其所占总人口数比重处于缓慢增长的时期,这一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伊始,受经济发展水平、国家政策及人们意识等因素的制约,流动劳动力较少。2000~2011 年,北京市劳动力流动增长势头加快,这十年流动劳动力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增加了3 倍,笔者认为主要是受到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,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,人口流动政策放宽等因素的影响。(图1)
表1 2000 年和2010 年北京市流入劳动力职业分布比率一览表(单位:%)资料来源:按历年《北京市统计年鉴》整理、计算所得北京市国家机关人员、企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、服务业人员农林牧渔、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、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净流入率五普(2000 年)2.86 7.22 6.60 40.79 4.20 38.33 0.81六普(2010 年)2.30 13.07 10.21 48.11 1.52 24.78 0.92
从表1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,2000 年和2010 年北京市流入劳动力主要从事第三产业中的服务性行业和商业为主;其次是从事第二产业的生产性工人和专业性技术人员。在北京市流入劳动力中,很少一部分人从事高技术性领域和第一产业。(表1)
综上分析,对于北京市而言,劳动力的流出规模较小,流入规模较大,且流入劳动力素质偏低,职业分布也主要集中在商业、服务业、生产、运输设备人员等方面,说明北京市二三产业吸收劳动力较多。
二、北京市产业结构现状
(一)北京市三类产业结构。社科院在2016 年发布的《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报告》中指出,按照十八大中的指示,中国要在2020 年基本实现工业化,所以说“十三五”时期,我们应该是在工业化后期的推进阶段。2016 年,北京市三产构成由2015 年的0.6∶19.7∶79.7,调整至0.5∶19.2∶80.3,第三产业的产值所占比首次超过80%。
在生产总值方面,改革开放至今,北京市三类产业产值都属于稳步增长的状态,并且产值的增长速度由高到低分别是第三、第二、第一产业。北京生产总值也逐年增加,从108.8 亿元增至28,014.9 亿元,增长了257.5 倍。改革开放至今,一二三产业产值增长了21.5 倍、69 倍、868 倍。2008 年,北京成功举办了奥林匹克运动会,由此北京成为全球共知的“国际大都市”,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北京旅游,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。
图2 显示,1978~1988 年,北京市第一产业增长较缓。1988年至今,第一产业产值占比持续下滑,到2017 年下降到0.4%。改革开放至今,北京市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重逐年减少,从71.0%下降至19.0%。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逐年增加,从23.9%增长到80.6%。两曲线的交点在1992 年,呈现“剪刀状”。(图2,资料来源:北京市各年《统计年鉴》)
(二)北京市三类产业就业人口结构。北京市第一产业就业人数逐年减少,1978~2017 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减少了4.8%。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先增后减,但降幅较快,且持续时间较长。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逐年增加,二三产业就业人数也出现“剪刀状”,其交点在1992 年。由于1992 年开始,北京市第二产业逐步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,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快速发展,吸收各类型人才,所以呈现的“剪刀状”开口更宽一些。
(三)北京市三类产业就业弹性系数。2017 年,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人数占据总人数的36.6%,反映出北京市流动劳动力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较大。在经济学中,我们常用就业弹性系数1 来反映三类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。经济发展推动就业增长越明显,则对应的就业弹性系数就会越高;反之,则就业弹性系数越低。
通过就业弹性计算公式计算,2001~2005 年、2001~2010年、2001~2015 年总计的平均就业弹性系数分别是0.47、0.35、0.33。北京市第一产业从2001 年开始,近5 年、10 年、15 年平均就业弹性系数值都为负数。北京作为全国经济的领军城市,第一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。北京市在2001~2015 年间,二三产业的经济增长比重较大,所以流动劳动力的就业也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上。从2001 年开始,近5 年、10 年、15 年二三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系数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。北京市第二产业的结构升级,从而减少了流动劳动力的需求。根据《北京统计年鉴》,北京市第三产业中金融、软件、科学技术等技术领域已经占据主流地位,所以第三产业所需的人才与流动劳动力素质不匹配,也导致近年来外来劳动力就业下降。
文章来源:《北京测绘》 网址: http://www.bjchzzs.cn/qikandaodu/2020/0916/437.html
上一篇:顾及兴趣点潜在上下文关系的城市功能区识别
下一篇:北京进口水果供给分析